# 硬件设计

Cell小型质谱系统是MOS的硬件开发平台,理解Cell的硬件架构有助于理解MOS的软件设计和它所提供的质谱功能。

# Cell的组成

Cell是一款便携式的四极杆离子阱质谱仪,从硬件结构上,它主要由离子源、大气接口、质量分析器、检测器、真空系统、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等组件构成:

  • 离子源:将样品中待检测物质进行离子化,用于后续的质量分析过程。Cell支持三种试剂盒(PCS、DCS和nESI)作为离子源,并使用高压电场将样品离子化,然后经由大气接口吸入质谱仪的真空系统进行质量分析。离子源分为正模式和负模式,它们分别对应待检测物质的正离子和负离子,正模式使用正高压,负模式使用负高压,电压的绝对值在2000V到5000V之间。
  • 大气接口:将大气压下的带电离子导入到质谱仪的真空系统中。Cell采用DAPI离散式大气接口,可以实现在小体积和低抽速下,保持质谱仪内部合理的真空度。DAPI由不锈钢前管、导电橡胶管和不锈钢后管组成,并使用一个24V电磁阀进行开关控制,每次开启时间约为10-20ms。
  • 真空系统:Cell的真空系统由前级泵(Rough Pump)、分子泵(Turbo Pump)和真空腔组成,前级泵和分子泵分别由一个GPIO进行电源开关控制。对分子泵的控制会稍微复杂一些,系统需要使用UART对分子泵进行启动、停止、状态查询等操作。
  • 质量分析器:Cell采用四极杆离子阱作为质量分析器,它由一个四极杆和左右两侧带孔的电极片组成。四极杆由两对相位相反的交流电压进行基本的控制,形成径向的离子势阱,这个信号被称为RF,它的频率固定(约为1MHz,与具体仪器相关),电压幅度在0-2000V变化;其中在一对杆上会附加一个交流小信号,被称为AC,它的幅度为0-12V,用于离子选择(ISO)和离子碎裂(CID)。四极杆左右两侧的电极片用于构成一个轴向的离子势阱,电极片上所施加的电压被称为Gate,通常为+40V或-40V(取决于离子的电荷正负),四极杆上会叠加一个直流电压,被称为Trap,通常为0V。在出谱时,系统会同时调节RF、Gate和Trap电压,使离子沿轴向出射。
  • 检测器:检测器由打拿极和电子倍增管构成。在正模式下,打拿极上会被加上一个-4500V左右的高压,电子倍增管上则被加上-2000V左右的高压;在负模式下,打拿极上会被加上一个+4500V左右的高压,电子倍增管上则依然施加-2000V左右的高压。从质量分析器出射的离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轰击打拿极,产生电子(正模式)或正离子(负模式),电子或正离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进入电子倍增管,并引发大量二次电子,产生级联放大效应,最后输出与被检测离子强度正相关的电流信号。检测器的电流信号经过放大,AD转换后,由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并处理。
  • 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: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由ARM主控板、BASE板、电源板(PWRX)、高压板(KVXX)、线圈板(COIL)、电池板(BATX)、按键(BTNX)和显示(DISP)板组成。ARM主控板作为Cell的主控制器拥有一个强大的中央处理器,主要用于用户交互、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等,MOS运行于ARM主控板上,并通过USB和UART等硬件接口控制系统的其他模块;BASE板是质谱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,它集成了用于质谱控制和数据采集的FPGA模块和用于仪器控制的MCU模块,并集成了检测器信号的处理模块;电源板负责将系统的14V~20V输入电压转换为各子系统所需要的不同电压,如1.8V、3.3V、5V(KVXX)、12V、24V、15V(COIL)、48V(Gate/Trap)等;高压板的输入电压为5V,输出为离子源(SprayVoltage)和检测器(Dynode/Detector)所需要的直流高压;线圈板的输入为15V,通过RF线圈谐振,可以产生最高2000V左右的交流信号;电池板负责对电池进行充电控制;按键板负责传输仪器的按键和LED控制信号;显示板则负责显示屏和触摸屏信号接口的转接。

# 硬件逻辑架构

Cell的硬件控制逻辑如下图所示:

Hardware Architecutre